2019年新年之后,自己悄悄立下了一个新年计划:每周看一本书。

一、《昨日的世界》

茨维格的回忆录。他写了旧欧洲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和新欧洲的开放思潮。直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来临,摧毁了茨维格心中最美好的时代。

我最喜爱的是他描写奥地利的艺术生活的章节,以及和佛洛依德、罗曼罗兰等大师交往的故事。

摘抄一段世界大同的教育:

仆人和愚蠢的母亲会恐吓三四岁的孩子说,要是他们不马上停止做坏事,就会有警察上门来。等到我们上了中学以后,如果某次在某个不重要的科目上得到一份糟糕的成绩,就会受到这样的威胁:让我们退学,去学一门手艺。这是市民阶层中最糟糕的威胁:落入无产者的生活状态。但是,当年轻人带着最诚恳的受教渴望,想从成年人那里获得对某个严肃的时下问题的解释时,一句高傲的“这你还不懂”就把他们挡回来了。年轻人所到之处,人们都用同样的办法来对待他们:在家里、学校、国家。人们诲人不倦地让年轻人明白:他还不“成熟”,还什么都不懂,唯一能做的是乖乖听别人的,什么时候也不要自己插嘴反驳。

二、《蛤蟆的油》

黑泽明导演的自传。我很喜欢看一些创作者的自传,可以了解其成长经历对作品的影响,也可以知道他本人是如何评价自己作品的。

但黑泽明在书中说:“人不会老老实实地说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常常是假托别人才能老老实实地谈自己。 因为,再没有什么能比作品更好地说明作者了。”

三、《尘埃落定》

这本书的语言诗意飘渺,是一本有故事性又充满着寓意的小说。

四、《芥川龙之介中短篇小说集》

这里收有芥川著名的小说《竹林中》、《罗生门》、《地狱变》等。我无法形容它们有多好,推荐你看一看。

五、《情迷佛罗伦萨》

毛姆的一本中篇小说,可以读出来毛姆写得轻松而欢乐。有人这样评价毛姆:“他也总还是将人讥讽洗刷一遍之后,还是给你一个好结局。”

六、《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有多篇极具画面感和戏剧性的传记。中学课本曾收录过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的那一章。

“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一生和历史的进程中都十分难得,这种时刻往往只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某一分钟,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都超越时间。我想在这里从及其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回顾这样一些群星闪耀的时刻——我之所以如此称呼它们,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终将消逝的黑夜。”——茨维格

七、《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余华的杂文集。他有很多篇写了关于自己作品的各种事。其中包括争议很大的《兄弟》和《第七天》。我在中学时代看完过他的人生三部曲,现在已经完全记不起《在细雨中呼喊》的大致情节了。本书中有一些地方很有意思,我摘录一下:

那位研究福克纳的教授在吃午饭的时候告诉我们,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人来到奥克斯福,来看一眼威廉·福克纳的墓地。接着这位教授说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差不多是十年前,一个和福克纳一样身材粗短的外国男人来到了奥克斯福,他是坐着美国人叫“灰狗”的长途客车来的,他在那个比邮票还要小的小镇上转了一圈,然后就去了福克纳的墓地。有人看见他在福克纳的墓碑前坐了很长时间,他独自一人坐在那里,不知道他说话了没有,也不知道福克纳听到了没有。后来他站起来离开墓地,走回小镇。当时“灰狗”还没有到站,他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就走进了小镇的书店。美国小镇的书店就像中国小镇的茶馆一样,总是聚集着一些聊天的人。这个外国老头走进了书店,他找了一本书,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来,安静地读了起来。小镇上的人在书店里高谈阔论,书店老板一边和他们说着话,一边观察角落里的外国老头,他总觉得这个人有些面熟,又一时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见过这张脸。书店老板继续和小镇上的朋友们高谈阔论,他说着说着突然想起来这个外国老头是谁了,他冲着角落激动地喊叫:“加西亚·马尔克斯!”

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二战中救助过犹太人的所有人都被以色列铭记在心,他们的事迹用雕塑展现出来,他们说过的话被刻在石头上,一位救助过犹太人的普通人说过一句朴素而又震撼的话:“我不知道犹太人是什么,我只知道人是什么。”